290-300(11/28)
《美人与猛兽》的内地票房,彻底证明了凌穗岁在商业片上的强大号召力。年轻人,甚至还包括中小学生,这些群体看她的电影都不是单纯看电影,而是一种社交行为,也是朋友圈的跟风打卡项目。光靠着这层滤镜,只要电影水平别太差,至少是个合格的爆米花片,她下半辈子吃老本也能过得很滋润。
发言的员工只是顺带提了句,主管却已经幻想上了。
他觉得这种“合格的爆米花片”,大树传媒也能拍嘛。只要能请到凌穗岁,公司还不得赚死。
小周:……
你是真敢想啊,咱要不先睁开眼睛,看看凌穗岁合作的都是哪些电影公司呢?
人家这部是迪兰德,下部是沃纳,都是成本过亿(美金)的大制作。她明年的档期说不定还有好莱坞几大制片厂排队等着,除非凌穗岁想做慈善,否则怎么可能轮得到大树传媒。
主管还举了《嫁不出去的姐姐》当例子,用来证明凌穗岁也不是只和大公司合作。
小周听到这就更想吐槽了,那片子一看就是冲奖的呀,但你想拍的是爆米花片,搞不明白这其中的差别吗?
提到姐姐,就有人提到女导演。
有人说,《美人与猛兽》就一直在营销女导演和电影里的女性主义,已经有好多博主做了“迪兰德公主形象变化”、“百年来女性影视角色形象变迁”的专题,在讨好女观众、迎合女性需求这方面,迪兰德深谙其道。
对于上面这些,小周是很认同的,但这位同事说着说着,内容就偏了。
对方并没有在“女导演的电影有什么特色”这个议题下深入分析,而是拿大树传媒待播剧举例,要怎么向迪兰德学习这种用女性主创、女角色当噱头的营销方法,有某些剧情,可以这样那样地发散宣传……
小周越听越觉得不对劲,她记得那一段的剧情明明不是这样,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,欺骗观众吗?
她将这一点脱口而出,对方甚至都没有尴尬,还笑着说:“那就可以走另一条路,黑红也是红嘛。就算被骂上热搜,也好过悄无声息地扑街,没人在意才是最可怕的。”
小周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同意这个观点,即使小王在旁边拉住她的衣角,她还是接着说:
“我们不是在讨论美人与猛兽的成功经验吗?这部电影的女导演,影评人提到的女性视角可不是噱头,是真正存在的,能让观众感受到的东西。”
她本来想举几个分镜画面的例子,不同角度、不同拍摄手法拍出来的迪兰德公主,给人的感觉很不一样。
在别的作品里,公主是拥有精致外表的艺术品,但在凯莉·奥斯汀导演的镜头下,贝儿富有生命力的笑容让观众心头暖暖,也成了电影中的经典画面。
但她今天没准备ppt,光靠嘴来描述没有那种视觉对比感,所以小周又想到了这段情节——贝儿和猛兽之间第一次产生暧昧氛围时,贝儿是穿着裤子的。
在小周的印象里,贝儿在动画里一直是穿裙子,这点也是真人电影版的大胆改编。
上述情节发生在一个杂物间,贝儿在修理一件工具,而猛兽蹲下身来想要帮她,却笨手笨脚帮倒忙。
他们视线相撞的刹那,贝儿脸上沾了点污渍,猛兽笨拙的动作也显得有些可笑。这里没有烟花,没有玫瑰,没有豪华的布景,只有两颗心的相互靠近。
这就是女导演的细腻和温柔,她同时淡化了“美人”和“猛兽”的特征标签,让观众感受到,这就是真爱最朴素纯粹的样子。
与动画版相比,电影版也增加了很多两位主角相处的细节。虽然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