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0-350(18/27)
的云筝。说云筝是她的人生角色,百分之八十的剧粉都是打戏入坑,这话一点都不夸张。前几集的云筝真的特别爽,不止在战场上杀敌爽,和官员打嘴炮怼遍平城爽,想尽办法哪怕是坑蒙拐骗弄来粮食也爽。她就是这么天不怕地不怕,浑身散发着被逼到绝境后敢于逆流而上,逆风翻盘的人格魅力。
为了活命,为了守城,她什么都豁得出去。我为她喝彩,为她提心吊胆,内心深处也向往着像她这样轰轰烈烈地活一回。
我爱上云筝了,之后呢?
她打下了一块地盘,她掌握了一支军队,她还获得了百姓的拥戴。虽然敌军依旧猖獗,朝廷只会拖后腿,但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。
除了,云筝不再是从前的云筝了。
她开始惜命,开始多疑,她不再意气用事,随时准备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豪赌。她变成了一个执棋者,在意的不是几个子的得失,而是整个棋盘的大局。
对于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来说,以上特质无疑是好事。
她惜命并非贪生怕死,而是在她死后无人能接任她的位置,她此前的所有努力将会瞬间化为泡影;她多疑是因为蛋糕做大了,利益面前人心会变,她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。
云筝并非常胜将军,她也打过败仗。她遇到过最坏的局面,就是己方士兵溃逃,亲卫全部牺牲,只有她一个人活了下来,回到她的大本营。
这场戏当时被称为“如梦令全剧最虐的一段”,虽然这个记录后面被其它情节打破,但我每次回想起来,心脏还是有点抽痛。
极致的悲伤和怒火并不需要靠吼叫来表现,她只是握紧了手中的长枪。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流淌,就像是没拧紧的水龙头,泪珠源源不断往下掉。
泪水只是她的生理反应,忍耐才是占据她全部心神的情绪。
她就像一只困在牢笼里的猛兽,拼了命想要冲出笼外。即使不调动守军,即使孤身一人,她也会用自己的本能厮杀到最后一刻,只为了啃咬下敌人的血肉,完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复仇。
在凌穗岁之前,我从来不知道演员的演技可以好到这种程度。镜头每次给她特写,我的身体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颤抖,心里有个声音跟着呐喊:“做点什么!什么都可以!”
云筝太想为牺牲的人报仇了,我甚至可以感觉到,这个在战场上抛洒热血的战士,其实以独自苟活为耻。
但困住她的牢笼,并不是敌军的铜墙铁壁,而是她手中的权力和责任。
有些人会把这个过程称之为“成长”,他们说岁月会磨平棱角,破茧才能成蝶,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到彩虹,失败经验的累计才能换来下次成功……
以上说法或许正确,但我始终觉得很遗憾——初见时勇敢无畏的云筝将军,在白纸黑字的史书记载中,慢慢失去了她的个人色彩。
她明白她的肩上背负着什么,所以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具体的人,而是权力的化身和使用它的工具。她残忍地刨除了自己的私人感情,希望把所有决策都建立在“绝对理性”的基础上。
为了稳定大局,她可以先不清算给她拖后腿、背刺过她的部下,放弃追究害死金盏的凶手,默许贪官奸臣继续猖狂,甚至还背上了“同流合污”的骂名。
她能怎么办?打仗是有消耗的,是需要用国力去填的。她当然可以掀翻桌子撕破脸,但之后呢?任由敌军把这里当成后花园,可以随意劫掠抢夺吗?
她的决策是理性的,也是最符合当下利益的,但这不意味着她的内心不会痛苦。
每一个“正确”的选择,都是对她的凌迟。她的良心,她的道德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