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30-340(6/29)
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吧!万一呢!我是说真的!】第333章
只有到了危急时刻,女性才更容易被看见
随着元旦假期过去,打工人回到了岗位,凌穗岁也暂时结束休假,一键切换回工作状态。
这次她搭乘的依然是私人飞机——不是买的,还是租的。
因为这次共同出行的团队成员很多,头等舱没那么多票,十几个小时的跨太平洋飞行又实在太辛苦。凌穗岁和童晓曼商量后,干脆包机出行,还减少了行程被泄露的风险。
团队成员当然很高兴,在丰收传媒待久了的员工都知道,好工作是不流通的。只要没意外,这里的大多数同事都会安安稳稳做到退休。
而她们的两位老板,正在讨论公司大剧《如梦令》与平台的合约问题。
网播版权肯定是确定给天线了,这点不会改变;
不过,天线新年后空降了一位女性副总裁,这位副总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,就是要把《如梦令》的版权合同改成永久买断。
凌穗岁笑了笑:“现在长视频业务已经不好做了,她倒是很有魄力。”
其实在凌穗岁印象里,“永久买断”才是平台和出品方关于版权剧最常见的合作模式。只是这几年短剧兴起,长剧的平均利润率就不太够看,再算上那些亏本的项目,平台思来想去,更不愿意承担那么大的风险了。
所以,永久买断就被改成了期限买断。如果作品达不到合同中规定的播出情况,到期后平台有权降价续约,甚至干脆不续约。
不过嘛,虽然买断制的改变由平台趋利推动,但在谈判博弈的过程中,出品方也获得了相应权利。
如果作品播出效果超出预期,几年后还能继续为视频网站带来收入,那么作品续约价格也是可以上涨,或者卖给其它平台的。
“浪潮之下的三年买断已经到期了吧。”凌穗岁想起这件事。
童晓曼:“是的,从去年十一月起,浪潮之下的相关收入就是分成模式。”
要不是有这部剧的长尾作为参考,恐怕副总裁想要推动《如梦令》实行永久买断,还没那么容易。
即便如此,平台内部还是有很多反对的声音。有些是对事,有些是对人,这里面的细节凌穗岁不管,她只需要和童晓曼商量一件事,到底要不要让平台永久买断?
两人都没考虑过分成的事,当年的《浪潮之下》有特殊情况,《如梦令》并不适用。
最后,凌穗岁把决定权交给了童晓曼。平台想永久买断没问题,她们这边需要的不仅是钱,还有和天线置换的资源,毕竟公司里还有几个上升期小花呢。
至于收益方面……以童晓曼的讲价能力,凌穗岁是不用担心这个的。
童晓曼感慨:“其实这几年长剧市场越来越难了,以前同行都怕你新剧太爆,现在他们都希望如梦令能爆个大的。”
说得夸张点,《如梦令》可能是长剧复兴最大的希望。各种横屏的、竖屏的短剧抢占观众注意力的阵仗太恐怖了,要是短剧真的成为主流形式,长剧还怎么办啊?
就现在这个市场大盘,手握长剧的出品方和平台都很纠结,不知道到底是要再捂一会看看情况,还是早点脱手及时止损。
“我不知道他们希望有多爆,但如果想要千禧年初那种程度,基本是不可能的。”
没人比凌穗岁更希望《如梦令》的成绩没有上限,但这事不是靠想就行,得脚踏实地。
“以前娱乐方式少,现在文娱行业的细分赛道特别多,观众的审美也逐渐个性化。以前没得选,6分喜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