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0-330(5/26)
上的公式照看了一会,脑子里突然闪过一道光。她觉得眼熟,不是见过他本人,而是见过另一张和他很相似的脸……
在老家,郝萱的女儿,琴琴。
凌穗岁盯着手机屏幕看着有点久,助理过来给她送咖啡时,很自然地瞄到一眼。
“岁姐对他有兴趣吗?”助理还以为这是凌穗岁挖掘的哪个男演员。
“没有。”凌穗岁将这个页面关掉,“就随便看看。”
凌穗岁相信,如果郝萱需要找到这个人,那她肯定会向自己寻求帮助,至少也会旁敲侧击地打听一番。既然她没有这方面的表示,凌穗岁就当做什么都不知道了。
如果郝萱需要,她会帮忙,但她不会默认把女性代入到“被抛弃”的处境,更不会出于“好心”,擅自替她做决定。
凌穗岁很快就将这件事抛之脑后,正在拍摄的《功夫大师》和即将上映的《屠龙者》才是她应该关心的。
前者的拍摄按计划顺利推进,凌穗岁这阵子的工作地点转移到了棚内。虽然特效多了,对打戏的动作难度要求变低了,但不意味她的工作强度也会跟着变低——同一个施法手势拍几十遍是什么体验,谁尝试谁知道。
对于后者,凌穗岁觉得自己能做的都做完了,剩下的交给观众来决定吧。
她是这么想的,沃纳那边也觉得凌穗岁在宣传工作上真的非常配合了,她甚至还提供了超好用的点子,而且这个特效在华国互联网的热度比他们预期得还要高,流行时间也更久。
凌穗岁倒是感到意外,她觉得这玩意能坚持到两日抛就很厉害了,很可能流量爆发期就那一天,甚至几个小时,说它流行了好几天?真的假的?
——真的,而且背后的原因还很抽象。
在变龙三事特效席卷互联网,且众多明星纷纷参与后,有好事者根据明星们的特效视频点赞、转发等数据,从高到低拉了个人气表格。
不得不说,这对一生爱拉小表格的内娱追星er来说,实在是再普遍不过的操作。但问题是,这个“凌榜”的数据,含金量有点过高了。
它精准地控制了很多变量,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内容、发布时间、话题热度,简直是给内娱众多明星来了个非常直观的横向人气比较。
这种转赞评的数据对比,可没有角色滤镜和特定事件加成,大家都站在了同一条内容起跑线上。平时爱吹“豆帝”、“豆后”的那几位明星,在这张表格里都有点现原形了。
于是这场架就这么撕起来了——排名高且压对家的粉丝到处传播表格,被压的粉丝则大力否认表格可信度,凭什么一条视频定生死,有没有可能我家在豆子上限流了呢?
因为粉丝吵得很凶,无形中就给变龙三事特效续了一波热度,吸引了很多之前可能错过这波流行的用户参与尝试,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持8G冲浪速度,实时跟上每个热点的。
而这波吵架甚至还没完,一开始是为了转赞评数据排名吵,后来有个男演员粉丝的数据实在打不过对家,又不想输得丢人,就扯出了另一面大旗。
——我担和凌穗岁合作过,必然是凌穗岁亲自邀请给电影做宣传的。你家一个蹭热度的,认识凌穗岁吗?有她联系方式吗?人家秋雅结婚,你们在这又唱又跳的!
这套话术一经启用,尽管有不少质疑的声音,还是被很多家粉丝复制模仿。一时之间,大家都开始摆出自担和凌穗岁有过交集的经历,并强调肯定是她亲自邀请录视频。在这一点上,对家就已经输得很彻底,不要再做无谓的挣扎了!
凌穗岁:……
啊?她真的请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