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0-280(19/26)
网上没什么流传度。关于成功的秘诀就是如此——她把事实说出来,没什么人往心里去,大家都以为这是套话。
所以,娱乐圈人人都渴望自己是下一个凌穗岁,真正走在这条路上的人,却寥寥无几。
陈越宁收起手机,在心里给自己加油,继续投入到拍摄中去了。
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后,凌穗岁乘坐的航班终于落地。
起飞是白天,降落还是白天,她困得很,也懒得考虑现在几点,上车就开始睡觉,到酒店后躺下接着睡。
卓思妤和她说:“统筹调整了通告单,把你和理查德的一场重头戏挪到明天拍了。穗岁,你可以吗?”
凌穗岁举手比了个ok的手势,甚至都没问是什么戏。
调整好时差后,明天她就是满血最佳状态,拍什么都不在话下。整部电影的台词,她早就提前背完了,就算有临时改动也不怕。
等第二天到化妆间,她都不用看剧本就知道是什么戏了。
虽然莫妮卡的形象仍然是人,但从理查德扮演角色的视角,按照西方世界的说法,她今天演的是魅魔吧?
第278章
圣女与魅魔(?)
今天这场戏的难度很高。
凌穗岁看剧本的时候,以为难点在现实与幻象交织的反差,这是从表演的角度。
但等她到了现场,导演先给她讲了一场对话的戏份。
这场对话的台词很简单,成片镜头会在她和理查德之前来回切换。凌穗岁以为是多机位同步拍摄,但导演说,每次画面切到她这边时,镜头位置和她脸上的妆容都要发生变化。
凌穗岁大概懂了,导演想要一种非常自然、不依靠特效的变化,来增强观众的沉浸代入感。
如果要说得具体点,就是1m和2m的长度区分很明显,但1m每次增加1cm,中间还有画面切换,这个“变长”的过程就会非常丝滑,不会让观众感到突兀。
导演的设想很好,不过实操难度很高。
先说演员——如果情绪有起始点和终点,凌穗岁可以从A1演到An,无所谓这个n到底有多大。身为专业演员,多大的情绪跨度,多复杂的情绪交织她都能处理。
但这场戏对她的要求是,她要明确区分出A1、A2、A3……的情绪区间,在每次拍摄时呈现出相近、却有细微分别的效果。
该怎么形容这种表演的精细度呢?如果普通演员的细节处理能力是一根毛线,凌穗岁是一根头发丝,现在要求她把这根头发丝掰开,再分出好几根头发丝。
再说说其它方面,化妆师昨晚听到这个要求就很懵,这得调整多少次妆容啊?他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,问题是演员有这个耐心,剧组有这个时间吗?
而且,调整机位角度,每次画面切换后镜头就往前推可不是那么简单的,光是灯光调整就能把人逼疯。更别说今天的拍摄还是在户外取景,太阳怎么照可不听导演的话,随便飘过来一朵云,之前的安排可能就白费了。
凌穗岁之前在裴导的剧组待过,对导演追求完美的想法倒是接受良好。
不管再怎么难,再怎么累,只要是能提高电影质量的方法,她都愿意去尝试和探索。哪怕这几个画面单拎出来,对作品的提升度低到可以忽略不计,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,就是由无数个细节镜头组成的。
这里讲究,那里也讲究,电影才会处处讲究。反正沃纳财大气粗,为了这部片子已经投了不少钱,估计也不差这点。
导演和制片人已经把牛吹出去了,《屠龙者》会拿